您目前的位置:学校官网» 首页» 吉利大讲堂

吉利大讲堂:中国社会科学院杲文川研究员做客吉利大讲堂 精彩讲授《学习前辈学术大师的优良品质,扎实做好学问》

 12月11日下午,中国社会科学院杲文川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做题为《学习前辈学术大师的优良品质,扎实做好学问》的专题讲座,通过学术大师们的生平事迹,讲授了每个人都值得从中学习的优良品质。
   “学习要做有心人”,“做学问,要脑勤手勤腿勤嘴勤”,杲研究员表示,社科院里大学问家云集,他们靠的就是这样的学习态度,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,“只有博览群书,才能厚积薄发。”自27岁进入社科院以来,杲研究员通过采访、观察等方式,总结了学术大师们的优秀品质,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前辈们在扎实做好学问的过程中所展示的精神。
    做学问要有“刻苦学习,报效祖国”的精神。 在炮火纷飞的年代,为了救国,一直擅长文学史学的钱伟长,改学物理,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攻克了之前一直落下的数理化知识难关。在远赴他国留学之际,他说,“我此次西行,绝不是为了自己,也不是为了家庭,而是走向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。”正是因为有了报效祖国的决心,钱伟长才会更加刻苦学习,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,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。
    做学问要有“调查研究,一丝不苟”的精神。“调查是研究的,有计划有目的的,要去伪存真,进行思维加工。”研究专家罗尔纲和陈树勋用一生的时间印证了这句话。罗尔纲潜心发掘太平天国史料,钻研史事考订,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带头人。陈树勋为探寻留学生不归国情况的原因,通过理发的方式吸引留学生配合调查,推动了一系列留学生政策的出台,也推动了留学生的“归国热”。
    做学问要有“开拓创新,无私无畏”的精神。只有“站在高山之巅,而不是尾随前人之后”,才能打破禁锢思想的牢笼,打开全新的思路。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,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,顾准的思想一直都是超前的,但他带着大无畏的精神,甘于拆下自己肋骨当作火把,用以照亮黑暗。
    做学问要有“淡泊名利,甘做冷板凳”的精神。范文澜曾讲过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字空。”意思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,不断钻研研究,认真读书,写出有价值的东西。他的学生蔡美彪深受其影响,提出了“五不”原则:不上主席台,学术是最高权威;不给别人写序,借用名流之名。;不多招研究生,注重质量;不做空头主编;不慕名逐利。用最纯粹的学者之心,不为名利,耗费毕生精力,潜心钻研。
    做学问要有“在逆境中无条件为国家服务,百折不挠”的精神。 在坚守科研工作和见父母最后一面之间的抉择,黄大年,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。在祖国需要的时候,他通过“千人计划”回到国家,攻关科技瓶颈,突破国外技术封锁。用一生遵守了父母临终时“你可以不为父母尽孝,但不可以不为国家尽忠”的承诺。
   “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,注重积累,一步一个脚印”,杲研究员谈到,无论起点有多低,只要努力,潜心学习,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    最后,赵开华副校长作总结发言。他强调,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求助知识,要对知识有敬畏之心,知识能够带来成长,在精神上、物质上都能得到收获。我校学子应当学习前辈们的家国情怀,拥有大胸怀大追求。此外,杲研究员在临别之际,赠书与我校并再次强调“看书是最快乐的成长方式”。
    本次讲座是吉利大讲堂第26讲,北京吉利学院图书馆馆长兼科研部部长王海燕主持会议,副校长赵开华及汽车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报告会。
    杲文川,原籍江苏邳州市,1951年2月生于重庆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副刊部主任兼通联部主任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曲阜孔子学院特聘研究员。退休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秘书长,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顾问,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。曾在100多家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及图片8000余篇,有多篇文章获奖。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杲文川教授讲座现场

赵开华副校长做总结发言

合影留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