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的位置:学校官网» 首页» 文化沙龙

启迪思想 感受艺术 吴浩教授做客阅见真知文化沙龙 分享艺术审美

    4月9日下午2点,“阅•见真知”文化沙龙第10期在图书馆如期举办,本期沙龙邀请了人文与设计学院吴浩教授做主题为“艺术审美”的专题分享。本次沙龙由图书馆馆长王海燕主持,来自商学院、汽车工程学院、人文与设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。
    吴浩教授专题讲座主要涉及艺术审美、艺术审美活动与德育智育美育教育、艺术审美的情感性等主要方面。吴教授讲到,审,是审慎,审视,仔细思考,反复分析、推究。美,则是美的事物。审美无处不自,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体现出来,经过审美认知和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,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、被感悟。艺术审美(艺术鉴赏)则是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、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而产生,人类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、特殊的精神活动形式。只要有人类存在,就有艺术审美。在审美过程中,优秀的艺术品打动人心,引人入胜,同时,艺术家也要修人修德,德艺双馨,以真善美的心灵洞察生活才能创作出震人心扉、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。人人都有审美能力,但审美的水平却不一样,艺术审美的水平和个人的知识才情、生活阅历以及个性修养分不开,只有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,对作者及其创作的艺术形象在审美过程中产生认知,才能产生艺术共鸣。
    吴教授讲到,艺术审美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,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,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;能培养人们的品德,提高思想,陶冶情操;能开发人们的智力,增加智慧,拓宽认识;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,能娱情怡神,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。在艺术审美(鉴赏)过程中,感觉、知觉、表象、思维、情感、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。人们正是在这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接受、理解并把握艺术作品,并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艺术上的享受。
    吴教授认为,在艺术审美中,审美者不是被动、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,而是能动、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、生活经验、想象和理解,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,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“再创造”,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“再评价”。如果没有鉴赏中的“再创造”和“再评价”,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审美。
    本次讲座中,吴教授还以自己的作品为例,讲解了如何从结构、明暗、色彩等不同角度赏析艺术画作。
    分享会结束后,王海燕馆长讲到,吴教授具备50多年的艺术实践经历,对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的理解和认知非常深刻和多元,今天吴教授的讲座为大家打开了艺术审美的大门,对帮助大家如何欣赏艺术作品、如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。美无处不在,但如何发现美、审视美、表达美却是一种能力和修养。审美和人的生活阅历、文化修养息息相关,希望大家广泛参加文化艺术活动,接触经典文化艺术作品,丰富社会阅历,积累实践经验,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。王馆长还就艺术领域相关话题与吴教授进行了探讨。
    吴浩,名元龙,汉族,北京吉利学院教授。北京市书画价格鉴定师。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,中国美协高研联谊会理事,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特聘画师,四川省美协会员。吴浩曾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及美术创作(师,军美术创作组)八年,后任都江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、都江画院院长、都江堰市文联常务副主席。曾在广州美院中国画系深造,中国美协培训中心首届人物画高研班结业。吴浩从事美术创作五十余年,擅长人物山水走兽画,多次参加中国美协,国内外,省市画展。先后在广州,北京,日本,澳洲,马来西亚,青岛,拉萨,韩国等地成功举办十多次个人画展,应邀为天安门城楼,北京南苑机场,四川省政府驻京办事处作巨幅画,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,周恩来纪念馆,军委办公厅,长城博物馆,西藏博物馆等单位收藏陈列。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,军政要人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。
    出版著作:《吴浩 任鸿画集》,《写意画虎技法》(花鸟画技法丛书•朝花出版社)。《案头范画,吴浩画虎》(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)。《水墨味象.吴浩》,《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艺术研究,吴浩专辑》(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)。编著北京吉利学院教材《中国画鉴赏》,《基础国画》。
吴浩教授做客沙龙


文化沙龙现场


王海燕馆长做总结发言


王海燕馆长为吴浩教授颁发荣誉证书


合影留念